2025-08-07 10:00:22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10:00:22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2025-08-07 09:57:20 +08:00

AI Meeting Assistant

AI Meeting Assistant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 Web 應用程式,旨在簡化和自動化會議後續處理流程。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,包括從影片中提取音訊、將音訊轉錄為文字、對逐字稿進行多語言翻譯,以及生成專業的會議結論。

功能特色

  • 影片轉音訊: 從常見的影片格式MP4, MOV, AVI中快速提取 .wav 音訊檔案。
  • AI 音訊轉文字: 使用 OpenAI Whisper 模型將音訊轉錄為帶有精確時間戳的逐字稿。
    • AI 人聲分離: 內建 Demucs 模型,可在轉錄前分離人聲,有效處理背景嘈雜的音訊。
    • 多語言支援: 支援中文、英文、日文、韓文等多種語言的自動偵測與轉錄。
  • AI 逐段翻譯: 整合 Dify AI 平台,提供高品質的逐字稿全文對照翻譯。
  • AI 會議結論:
    • 初版摘要: 自動生成會議的重點、待辦事項和結論。
    • 迭代修改: 可根據您的指示,對已生成的結論進行多次修改和完善。
  • 現代化介面: 採用 Bootstrap 5 構建,提供清晰、專業且響應式的使用者體驗。
  • Docker 化部署: 提供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 設定實現一鍵啟動所有服務Web, Celery, Redis並支援 CPU 和 GPU 環境。

🛠️ 環境要求

在本地端執行此專案之前,請確保您已安裝以下軟體:

  • Python: 3.9 或更高版本。
  • Redis: 用於 Celery 的訊息代理和後端。
  • FFmpeg: 一個處理多媒體內容的開源工具集。請確保 ffmpeg 指令可在您的終端機中直接執行。
    • Windows: 可從 官網 下載,並將其 bin 目錄加入系統的 PATH 環境變數。
    • macOS (使用 Homebrew): brew install ffmpeg
    • Linux (Debian/Ubuntu): 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install ffmpeg

🚀 本地端啟動指南

  1. 克隆專案

    git clone <your-repository-url>
    cd AI_meeting_assistant
    
  2. 建立並啟用虛擬環境

    python -m venv venv
    # Windows
    venv\Scripts\activate
    # macOS / Linux
    source venv/bin/activate
    
  3. 安裝 Python 依賴套件

    pip install -r requirements.txt
    

    注意:requirements.txt 預設安裝 GPU 版本的 PyTorch。如果您的電腦沒有 NVIDIA GPU請在安裝前將 requirements.txt 中的 torchtorchaudio 相關行替換為 CPU 版本:

    # torch --extra-index-url https://download.pytorch.org/whl/cu118
    # torchaudio --extra-index-url https://download.pytorch.org/whl/cu118
    torch
    torchaudio
    
  4. 設定環境變數

    • .env.example 檔案複製為 .env
    • .env 檔案中填入您的 Dify API 金鑰。
    DIFY_API_KEY="your_dify_api_key_here"
    
  5. 啟動服務 您需要開啟 三個獨立的終端機,並在每個終端機中啟用虛擬環境 (venv)

    • 終端機 1: 啟動 Redis 如果尚未執行,請啟動您的 Redis 伺服器。

      redis-server
      
    • 終端機 2: 啟動 Celery Worker 此背景處理器將執行所有耗時的 AI 任務。

      celery -A tasks.celery worker --loglevel=info --pool=solo
      

      在 Windows 上,可能需要使用 geventeventlet 作為執行池:celery -A tasks.celery worker --loglevel=info -P gevent

    • 終端機 3: 啟動 Flask Web 應用

      flask run
      

      應用程式將在 .env 檔案中指定的 Port預設為 12000)上執行。

  6. 訪問應用 在瀏覽器中開啟 http://127.0.0.1:12000

🐳 Docker 部署指南

使用 Docker 是部署此應用的推薦方式,因為它能自動處理所有服務和依賴。

  1. 安裝 Docker 和 Docker Compose 請確保您的系統已安裝 Docker

  2. 設定環境變數

    • 重要: Docker 使用的是容器網路,因此需要將 Redis 的主機名稱指向 Docker Compose 中定義的服務名稱。請確認 .env 檔案中的 CELERY_BROKER_URLCELERY_RESULT_BACKEND 指向 redis
      CELERY_BROKER_URL="redis://redis:6379/0"
      CELERY_RESULT_BACKEND="redis://redis:6379/0"
      
  3. 建構並啟動容器 在專案根目錄下執行以下指令:

    docker-compose up --build
    
    • GPU 支援: 如果您的系統支援 NVIDIA GPU 且已安裝 nvidia-docker-toolkitDocker Compose 將會自動使用 Dockerfile 中為 GPU 優化的設定來建構映像。
    • CPU 使用者: 如果您沒有 GPUDocker 會自動退回使用 CPU 版本的 PyTorch無需任何修改。
  4. 訪問應用 在瀏覽器中開啟 http://localhost:12000

  5. 停止服務 若要停止所有容器,請在終端機中按下 Ctrl + C,然後執行:

    docker-compose down
    

📂 專案結構

.
├── app.py                  # Flask 主應用程式
├── tasks.py                # Celery 背景任務 (AI/ML 處理)
├── requirements.txt        # Python 依賴套件
├── Dockerfile              # 用於建構應用程式映像
├── docker-compose.yml      # 一鍵啟動所有服務
├── .env.example            # 環境變數範本
├── .gitignore              # Git 忽略清單
├── README.md               # 專案說明文件
├── templates/
│   └── index.html          # 前端網頁
├── static/
│   ├── css/style.css       # 自訂樣式
│   └── js/script.js        # 前端互動邏輯
├── uploads/                # (自動生成) 儲存上傳的檔案
└── demucs_separated/       # (自動生成) 儲存人聲分離結果
Description
No description provided
Readme 43 KiB
Languages
Python 43.1%
HTML 27.9%
JavaScript 24.5%
Dockerfile 3.2%
CSS 1.3%